【48812】一份旧报纸记载年代征途
宁波余姚四明山内地横坎头村,碧水青山间掩映着一处500多平方米的清代木结构民居。这儿就是抗日期间浙东区党委作业地原址。
日前,记者踏着鹅卵石铺砌的小道走进原址,韶光似乎倒流回80年前。战役在这儿的前驱们,为了抗击日寇、保家卫国奋斗不已。
在原址纪念馆的橱窗里,珍藏着一份出书于1944年12月4日的《新浙东报》。报纸现已发黄、布满褶皱,但它承载着年代的任务,静静地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困难年月。
皖南事变后,华中局抉择建立浙东区党委。1943年8月,浙东区委与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余姚横坎头村和梁弄镇,逐步形成了以四明山为根基,梁弄为军事指挥中心的浙东(四明山)抗日根据地。
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(四明山)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,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。在其时极端困难的环境下,浙东的党政军各级领导和广阔军民在这块土地上,与敌人展开了勇敢坚强的军事奋斗,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光芒的一页。
一起,浙东区党委也展开了一系列比如党建、政权、法制、经济和文明教育等方面的建造作业。其间,1945年4月,为加强对敌经济奋斗,浙东行政公署根据浙东各界临年代表大会的抉择,设立了浙东银行并发行抗币,作为浙东行政区的本位货币。
1943年,作为浙东区委的机关报,在浙东区党委进驻横坎头后,《新浙东报》(前身为《现实简讯》)社址也随即迁至横坎头。
之后的两年时间里,《新浙东报》记载了浙东根据地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和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信息,最高发行量曾达7000份。1945年10月1日,跟着部队“北撤”,《新浙东报》休刊。
“《新浙东报》是其时浙东公民的精力食粮,更是党与敌人进行奋斗的锐利武器,每一期报纸的出书对敌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冲击。”浙东(四明山)抗日根据地原址群的解说人员介绍说,在其时恶劣的环境下,为了承认和确保报纸准时出书,印刷工们都是一手做工、一手拿枪,随时捍卫自己的工厂。
一份报纸,是年代的记载,更是一面催人奋进的旗号。眼下,横坎头村正打造全国村庄复兴样板村,乡民承继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力,把开展红色旅行、推进绿色经济作为开展的重中之重。
“一方面,咱们对村景象进行提高,着力开展红色旅行,让游客多起来,并让他们的脚步慢下来、留下来;另一方面,咱们依托四明山内地的绿水青山开展绿色工业。”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描绘着蓝图。
现在全村有休闲农业参观采摘基地十余个,培养家庭农场20余家,每年参观农业旅行收入超越1000万元。
咬定青山不放松,兢兢业业加油干。从前那个“横看竖看看不到头”的落后村庄已使用本身资源提高了“造血”功用。2020年,横坎头村人均可分配收入打破4万元、年均增速13.5%以上,村级团体经济开展才能增强,可分配收入超1000万元。(记者 邵巧宏 贺元凯 同享联盟余姚站 谢敏军 姚维)
编者按:近期,互联网使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言论热门。比较尚不了解互联网的白叟,现已可以熟练掌握互联网使用操作的晚年网民相同面对网络流言、网络欺诈、虚伪广告等圈套,他们抵挡危险的才能远低于年青网民。…
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快速的提高的当下,晚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“数字距离”已成为有必要跨越的课题。2020年末,工信部正式印发《互联网使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举动计划》。…
上一篇: 石头科技总裁全刚:石头智造工厂月最高产能可达30万台
下一篇: 【48812】渭华风骨